《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9 08:47:33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1

唐太宗年间有一位忠心为国、敢于直谏的大臣,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虽与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分不开,但同时也得益于朝中群臣,包括这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曲城(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唐太宗的奏疏。“谏”,进谏;“疏”是一种文体,其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可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日渐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 ……此处隐藏11916个字……的作者提出了十思。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本文思路:

思考清晰,先说人君当思,为何要思,后谈思什么,环环紧扣,也把魏征高超任讽谏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八、鉴赏高超的劝谏艺术:

①从思路上看,妙在何处?(先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接受)

教师分析:其实联系到我们的写作,那就是不一定要开门见山,而荡开一笔,打伏笔,蓄势,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从文章的用语上能否分析一下他们的高妙之所在?明确、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

点拔:魏征在讲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

③与《忌讽齐王纳谏》对比讽谏艺术之不同?

九、思维拓展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政通人和,国富民强,但也存在一些骄傲忘本的人民的父母官们,他们用自己腐败的双手写下了共和国最不协调的音符,请同学们试举一些例子,而后根据存在问题也给他们写上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十、课文总结: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十一、布置作业

①积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识。

②针对文中的某一哲理性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写成文字。

十二、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