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11 08:47:45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1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 ……此处隐藏13608个字……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给学生带来的竟然是局部的衔接,而存在局部的衔接对学生会更困难。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虽然有所下降,却把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单一化了。教材有意避开了形如a—x=b a÷x=b等类型的题目,不教学此类方程的求解方法,因为这类题目如果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非常麻烦。很显然采用等式的性质这种方法教学小学阶段的解方程目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但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又不能避免学生在列方程时,依然出现形如a-x=b和a÷x=b的方程,特别是我们不能刻意地给学生强调不能列出x在后面做减数或做除数的方程,如果这样强调,学生心中会存在很大的疑惑,当学生列出这样的方程时,我们更头痛于学生求解能力的局限性。

鉴于以上原因,课堂上我采用了新老教学思路结合使用的`方法,先从教材中的新思路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教会孩子解较简单的方程,以便于日后初中学习时顺利接轨,同时对于初中学习“移项”也能顺利接收。但是面对现在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及接受能力,我再利用老教材的教学思路“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给孩子解方程,至少这样能让我的学生会解各种类型的方程,特别是有利于孩子们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会再被“以乘代除”、“以加代减”的思路困扰着列方程,并且列出来还能顺利解这个方程。

我个人以为,这样用新旧方法结合着教学,既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衔接,形成绿色的通道,同时又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思路的多样性。通过学生的课堂作业,我发现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通过解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感到不论你的教龄有多长,你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了有几遍,每次教学都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好好的研究教材教法,这样才能用最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方法去教学生。

《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